告别了这个史上最“潮热”的盛夏,加上疫情基本得到控制,不少人悄悄松了一口气。但是,从出伏至“秋分”节气,我们才将真正迎来“最凶险的30天”!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,一天中昼夜温差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,早晚凉爽,中午炎热的感觉会更加明显。 所谓“早上凉飕飕,中午热死牛”!而这种气温波动最易诱发心血管疾病!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,虽然最近气温日渐舒适,但是血压却不怎么平稳了。 由于夏季昼短夜长,很多人习惯晚睡,入秋后作息无法调整,导致很多人因睡眠不足,在入秋后感到疲乏,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“秋乏”。 出伏以后天气会真正慢慢转凉,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,所以,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的调整,顺应天气,早睡早起。 「与鸡俱兴」的话,推算来看是晚上9点前就要入睡了,放在现在肯定是不可能实现的~所以我们领会精神,顺应环境,不拘泥于9点,但有一个总则。 晚睡不宜晚过子时,早起不宜早过寅时。 也就是说夜里11点到早上5点,这6个小时是睡觉的黄金时间,尽量的要保证它。按照子午经流注次序,这6个小时依次为胆、肝、肺(经)当时,必须在人体处于休息状态下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,逆之则伤身。 而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,引发心血管疾病。
其实,晚上11点到凌晨2、3点,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,错过这个时间段,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。 一般最好10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了,特别是凌晨1点到3点一定要入睡,否则对身体会有比较大的损伤。 最佳睡眠时间 婴儿(0-2岁):11-14小时 儿童(3-13岁):10-11小时 青少年(14-17岁):8-10小时 青年人(18-25岁):7-9小时 成年人(26-64岁):7-9小时 老年人(65岁以上):7-8小时
除了睡眠外,《柳选四家医案》:“初秋之湿,本从夏令而来,原为正气。若论其燥,则在入秋以后,其气亦为正令。”出伏后入秋时是湿气与燥气相转化的时间,人体易受湿邪和燥邪侵入。燥易伤肺,湿伤脾胃,此时人们患病多为“肺燥胃湿”。大家可以继续使用霍香正气水涂脚板,按揉风池穴,进食百合,梨子,杏仁,白萝卜、冬瓜,石榴。
推荐一款蜂蜜柠檬茶——养阴通便 柠檬性微寒,能生津止渴、化痰止咳,主治暑热烦渴、胃热伤津、痰热咳嗽等症。
切鲜柠檬2~3片(约1/3只),用温水冲泡,可加适量蜂蜜调味。
老少皆宜,秋冬适量喝有助养阴;鲜柠檬比干柠檬更好;如大便偏干就多加点蜂蜜,大便不成形就多加两片柠檬,利于收敛、止泻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