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属粮食或水果的精华,其性湿热,且剽悍滑利。酒可入药,《黄帝内经》早有记载。少量饮之,能通经络,活血脉,解疲乏,对身体有益;多饮则会“酒醉”、“中酒毒”,容易伤损五脏六腑。轻则湿热内滞,导致肝失疏泄,脾阳不升,表现为头昏沉,精神虚亢;重则君火失明,表现为神志不清爽,动作不精确,甚至胡言乱语,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行为。 
若一旦过度饮酒,我建议及时服些中药,有清解酒毒的效果。以下列出几味常用的解酒中药,方便喜欢饮酒的朋友,以作备急之需。
一、灵芝 性味甘平,入心经,能补心血、益心气、安心神,故可用治头晕,保护肝脏、体倦神疲、食少等症。可与枸杞、蜂蜜合用,能快速缓解酒后不适症状。
二、葛根 葛根花,性味甘平,善解酒毒,脾和办解渴,主治饮酒过度,头痛头昏,烦渴呕叶,胸膈饱胀等症。《脾胃论》有葛花解醒(醒:醉后神志不清)汤,《滇南本草))有葛花清热丸等,均疗醉酒为患。此外,葛根、葛谷(葛的种了)也自醒酒作用。葛根性味甘平,善解酒毒,能醒脾、和胃、解渴。葛根60克,水煎服,可治饮酒过度引起的头痛、头昏烦渴、胸膈饱胀等症。另外,我常用葛根粉来解酒。每次30克,先用少许凉水调稀,再加入滚开的水,搅拌成半透明的糊状即可。我自己体会,每次酒后略醉,服葛根粉后往往可在半小时内恢复至神清气爽.
三、竹茹 竹茹来源于竹子,其性甘微寒,能清热、化痰、止呕。竹茹15克,水煎服,可治饮酒后头痛、呕吐等症。
四、高良姜 高良姜其性味辛热,能温中、止呕、散寒、止痛。高良姜15克,水煎服,可治饮酒太过,身寒呕逆。
五、苦参
苦参性味苦,能燥湿、利尿。苦参15克,水煎服,有益醒酒。
六、肉豆蔻 肉豆蔻其味辛温,收敛止泻、温中行气、消食。肉豆蔻15克,打碎,水煎服,可治醉酒后脘腹饱胀,呕吐等症。
七、乌梅 乌梅其性味酸涩平,能敛肺、涩肠、生津。乌梅30克,水煎服,可解醉酒后烦渴。
八、白豆蔻 白豆蔻性味辛温,化湿、健胃、温中、止呕、行气。白豆蔻15克,水煎服,可除醉酒引起的呕吐。
九、白茅根 白茅根性味甘寒,凉血、清热、利尿。白茅根100克,水煎服,可解酒毒,兼能利小便。
十、桑椹 别名桑果、桑枣、桑椹了等,始载于《新修本草》。其性寒味甘,入心、肝、肾经,具有滋阴补血、润肠通便以及解洒的作用。《本草纲目》谓其捣汁饮,能解酒中毒。本品可治眩晕、失眠、消渴、便秘,及风湿关节炎。解酒可取鲜品100克,捣汁或煎服,若烦渴甚,可与麦冬、玉竹、天花粉等配合。
其实,以上诸药也可以合用,更可提高疗效。
|